相较于前两次提出的目标,我国在碳减排上的决心更大,目标更明确,力度更强,充分彰显大国担当。此后,习近平总书记接连在国际会议上重申中国的碳减排目标。
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在2015年,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承诺: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本次的“3060”目标,用绝对目标取代了和基准年对比的相对目标,用碳达峰和碳中和取代了单位GDP排放量下降的相对指标。
所谓碳达峰,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一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峰值,之后排放总量逐渐降低。碳中和,是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一年),人为移除抵消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人为排放量,实现净零碳排放(参考IPCC定义)。碳中和实现方式包括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碳捕捉等方式。
中国一直在研究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碳市场发展路线。中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GDP的增长离不开能源消耗的增长。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碳减排的压力更大。2020年,全球已经有54个国家的碳排放实现达峰,其中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2020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碳排放国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和法国已经实现碳排放达峰。中国、马绍尔群岛、墨西哥、新加坡等国家承诺在2030年以前实现达峰。
//既然减排的压力这么大,为什么中国还要做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承诺呢?
一方面,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28%的超级排放大国,有着大国的气魄和担当。中国积极参与到减排的行列中,有助于实现全球升温控制在1.5℃之内的目标。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到2017年人为引起的全球温度上升已达到1℃左右。而一旦温度上升超过1.5℃,在某些地区和脆弱的生态系统中,不可逆的气候灾害高风险就会出现。
另一方面,提出碳减排承诺,也是中国对国内企业的保护,避免或减少碳税对国内企业的冲击。中国主动、提前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或碳税机制,可将原本要缴纳给欧盟的碳税用于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国内企业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那么面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企业应如何应对?
1、学习全国、地方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法规。全国火电行业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和8个试点地区(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重庆、广东、湖北、福建)的碳排放权管理办法已经出台。
2、掌握碳排放核算方法。国际上有ISO14064和ISO14067两类核算方法。ISO14064旨在提供一套透明且可核查的要求,帮助组织量化、管理、报告及核查其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并帮助组织寻求潜在的减排或增加清除的机会。ISO14067是 “碳足迹”具体计算方法,标准适用于商品或服务(统称产品)。国内有24个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材料,需要的可联系小编获取。
3、企业盘查自身碳排放现状。排放源清查与数据搜集,是迈向企业实现碳管理的第一步。
4、建立企业低碳发展规划和碳排放管理体系。设定碳中和目标,规划企业短期、中期、远期碳减排规划。设立碳排放管理组织机构,明晰企业碳排放边界,制定企业内部管理规范,设计管理工作流程,开展内部培训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加强碳排放相关数据管理。
5、根据企业排放现状,采取碳减排行动,加大碳减排投资。包括建设可再生能源、调整用能结构、节能、节约材料、原材料替代、植树造林、碳捕捉等。通过碳减排行动,减少自身碳排放。
6、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定交易策略,通过市场盘活碳资产(碳排放配额、减排量等),使用配额或减排量抵消自身碳排放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成本甚至增加碳资产管理的收益。
7、定期检查碳排放程度。制定碳排放监测计划,制定碳减排目标,编写和发布碳排放报告等。
碳中和,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提早规划、提早布局、提早投入,有助于帮助企业树立绿色环保形象,提高竞争力水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