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从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功能、构建交易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监管等方面提出指导方向。《意见》明确了到 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国家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协同运行,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一体化设计、联合运营,跨省跨区资源市场化配置和绿色电力交易规模显著提高,有利于新能源、储能等发展的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初步形成;到 2030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国家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联合运行,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自主选择,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

站在市场主体角度,从《意见》中2030年较为远期的总体目标看,备受关注的新能源将与其他市场主体一样,在享受电力市场化红利的同时也承担市场化风险,该目标完全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会议上强调的“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思路。另外,在2030年全国市场联合运行后,在电力资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的背景下,发电侧市场主体竞争的起跑线并不是在参与电力交易时,而是在投资规划的分析和决策上,因此应充分考虑场站所在的区域的能源结构、网架结构、供需结构、自然资源以及与相邻省/区域的联络线规划等。用户侧(包括售电公司)在电力零售和批发市场中也将有更灵活的参与方式以及更繁多、更有针对性的交易品种,如绿色电力交易和省间交易等。

无论哪方市场主体,在更加开放的市场、更加复杂的规则以及更有层次交易体系下,对于市场和交易信息的获取、储备和分析模型会愈发重要。另外,风险管控、多能互补下的交易策略(包括不同交易标的策略制定,和不同能源类型的协同优化,如风火、光储配合等)对对冲市场化交易的不确定性会至关重要。
由2030年最终目标来倒推2025年进程,省内电力现货市场的发展方向比较清晰,基本会按照当前较为成熟的第一批现货试点(广东、蒙西、浙江、山西、山东、福建、四川、甘肃)方向发展,未来几年辅助服务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联合出清或将成为主要探索对象。届时市场主体的主要参与形式将不再局限于电能量市场,发电侧在参与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也需市场情况与自身机组情况综合考虑,协同优化交易策略,实现风险管控和利益最大化;同时,以储能、电动汽车以及柔性负荷为代表的新型市场主体也可以把握机会主动参与调峰、可中断负荷备用、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等交易批次,从而降低批零收益单一商业模式带来的经营风险。
然而,随着新能源规模扩大以及电力全面市场化,新能源面临的挑战是“消纳成本”,即出力随时间变化产生的系统匹配成本(间歇性)、短期波动性与出力的不确定性产生的平衡成本(难以预测的不稳定性)、出力随空间变化导致的电网投资成本(自然资源限制)。例如山西省交易规则中明确“因新能源出力波动引起火电机组启停的部分,由新能源与批发市场用户按7:3 比例共同承担”。因此,新能源对电网平衡造成的成本的计算会有更明确的处理方式,如分时段出力偏差考核、调频和调峰产生费用等,到2025年也许不会有明显全面推进,但是应紧跟规则变化趋势。
另外,省间中长期普通交易和绿电交易规模会越来越大,自今年1月起开展省间现货试运行虽处于初期阶段,但应该会成为近期重点发展项目。无论是网对网、点对网或是点对点交易趋势都可反映出未来各级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雏形和方向。

目前中长期合约为电力交易市场中发用双方最重要、最有效的风险管控手段,通常被称为“压舱石”。可以从《意见》“完善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功能”章节中看出,本次意见中更加明确了中长期的交易方式以及与现货的衔接,交易规则会更加复杂,标的会更加繁多,这在提高市场主体交易的灵活性和操作空间的同时也变得更具有挑战。相比之下,除山西省外第一批现货试点省份的中长期交易模式普遍过于单调和简单。这与“完善中长期合同市场化调整机制,缩短交易周期,提升交易频次,丰富交易品种,鼓励开展较长期限的中长期交易,规范中长期交易组织、合同签订等流程”这一要求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然而,如果对比山西省自2021年7月开展的中长期分时段交易以及年底发布的《山西电力中长期分时段交易实施细则》中改进的交易规则,可以发现山西省目前的中长期市与《意见》中的目标吻合度极高。(山西省将中长期标的品种分为集中竞价和滚动出清两种形式,并将交易周期细分为月度、旬、日滚动交易,并以多月、新能源和战略新兴产业等交易批次覆盖各种类别的交易需求)。因此,山西省中长期和现货交易机制对研判未来电力市场发展趋势极具参考价值。针对此趋势,市场主体可以按不同发展阶段积极备战,(参考标杆省份)把握每一个发展中的节奏点。
本文站在市场主体角度,讨论了《意见》中规划的未来的中国电力市场发展趋势与各方市场主体应该备战的方向。篇幅原因,很多话题没有在文中讨论,很多细节也还未展开,感兴趣的市场主体可以通过泛能网企业微信直接与我们交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