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2年1月1日起,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进入全年连续结算试运行,按照“边运行、边完善”的方式,根据需要对现货实施方案、市场交易规则进行滚动修编,对技术支持系统进行完善。
根据广东电力市场2022年半年报告显示,1-6 月,共有124 家售电公司累计收益盈利,21 家亏损,整体亏损面为14.5%。售电公司总体获利,平均度电获利9.7厘/千瓦时。
表1- 2022年1-6月零售交易情况 (单位:亿千瓦时、厘/千瓦时)
数据来源:广东电力市场2022年半年报告
其中,独立售电公司度电获利收益高达22.3厘/千瓦时,明显高于发电背景和电网背景的售电公司,其主要原因是独立售电公司的售电套餐设计更加灵活,套餐度电利润更高。然而,如此高的度电收益当中多多少少存在着部分售电公司通过不诚信经营而获得的超额收益。
早在2022年1月19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2022年零售合同调整情况的通告》,该通知指出部分零售合同的固定平段价格、联动价格系数、峰段价格比例、代理服务费等明显偏离市场正常水平的问题,交易中心通过电话提醒、问询、约谈等方式持续督促相关售电公司及时调整,截止1月15日,总计45家售电公司的628份零售合同全部协商调整完毕,保障了零售市场的平稳运行。
2022年6月10月,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又发布《关于广东电力市场2022 年1-5 月投诉情况的通报》,该通知指出2022年1-5月,交易中心通过书面函件、电子邮件、服务热线及政府转送等方式收到的实名投诉66宗,均为电力用户投诉售电公司,共涉及19 家售电公司。
(3)不履行零售合同约定,电力用户反映部分售电公司未经其许可,擅自修改合同分成比例等。
由此可见,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一直不遗余力地规范市场行为,要求售电公司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依法合规,诚信经营。
为全面支持2023年广东电力零售市场交易,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提升零售交易签约效率,有序推进电网代理购电用户进入市场,广东电力交易中心率先在9月份上线广东电力市场零售平台,于9月19日至30日组织开展广东电力市场零售平台公测。

零售平台电力用户商城端可以通过微信扫描或者微信小程序进入。

一、从目前零售平台公测的零售合同功能来看,新增了超额电费共担条款和单方解约条款,这两个条款甲乙双方可以二选一执行。
(2)单方解约条款:当甲方平段电量结算价格较市场月度加权平均价超过30%时,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甲方应于每月20日前行使解除权;当甲方平段电量结算价格较市场月度加权平均价低于20%时,乙方有权解除本合同,乙方应于每月15日前行使解除权。上述解除权行使期限为自交易中心发布当月市场月度加权平均价均价次日起60日内;合同解除的生效日期为甲方或乙方行使解除权的次月1日开始,生效日前双方应按合同约定履行完毕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生效日后的有关损失和后果由双方各自承担。
单方解约条款主要用于当零售结算价格严重偏离市场正常水平时,系统支持受到损失的一方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这样一来,今年很多用户由于对交易规则不熟悉,跟售电公司签订了高价的零售合同,但是如果售电公司不同意解约,用户无法单方面解约的问题将得以解决。

二、固定价格部分主要调整峰段价格比例,允许设置比例为非深圳用户在1.7-1.9间,深圳用户在1.53-1.73间。
三、市场联动部分的参数调整较大
(1)精简市场联动价格,市场联动价格由目前的8个(日前市场月度综合价、实时市场月度综合价、月度中长期交易综合价、零售代理售电公司的批发均价、月竞出清价、月度双边协商综合价、月度挂牌综合价、电网代理购电价格)精简到4个(日前市场月度综合价、实时市场月度综合价、月度中长期交易综合价、集中竞争交易均价)。

(2)取消联动价格系数,杜绝了售电公司增加较高的联动系数,造成零售结算电价过高的情况。
(3)调整联动部分电量比例限制,市场联动价格的联动电量占比之和不低于10%,最大可联动电量占比为70%。其中,
● 价格类型为“日前市场月度综合价”的联动电量占比不能大于10%;
● 价格类型为“实时市场月度综合价”的联动电量占比不能大于15%;
● 价格类型为“月度中长期交易综合价”的联动电量占比不能大于20%;
● 价格类型为“集中竞争交易均价”的联动电量占比不能大于25%;
通过限制现货市场价格的联动电量占比,规避了目前部分用户不了解现货市场价格风险,签订了100%全电量联动现货市场综合价而导致零售价格大幅度波动的情况。
通过限制月度中长期市场价格的联动电量占比,鼓励售电公司和电力用户多签固定价格,部分电量联动月度和现货价格。

四、优化服务费收费模式,最大允许80%的电量收取服务费,并且只保留按照固定价格模式进行服务费计算。

五、电能量交易合同和绿电交易合同合并为一个合同模板,同时提供电能量部分和绿电部分的结算衔接机制,为有需求的电力用户参与绿电交易提供便利,推进绿电交易市场化机制。
总结
通过以上对零售平台的初步体验,可以明显看到广东电力交易中心通过总结今年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明年的零售合同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并通过上线零售平台,为售电公司和电力用户提供更便捷高效、更公开透明的线上交易环境,降低零售用户市场交易风险,保障零售市场的健康稳健发展。
同时,我们也看到,零售合同模式更趋于标准化了,可联动的参考价格减少了,联动价格系数取消了,可联动的电量比例受限制了,服务费的收费标准也统一了,对于售电公司来说,则意味着通过零售套餐设计来进行差异化竞争的空间减少了,零售市场更趋于同质化竞争了,而在另外一头的批发市场,对于没有电厂背景的独立售电公司,如果没有办法拿到低价的电源,在2023年的生存压力可想而知。
因此,在见证零售市场逐步规范完善的同时,我们也希望看到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在批发市场交易机制方面有所突破,提供更加公平的场内交易机制,提高中长期市场流动性,使发售双方可以根据市场供需情况灵活调整各时段的中长期仓位,增加市场主体的抗风险能力。相信2023年的广东电力市场同样是机遇和挑战共存,让我们拭目以待。